雖然兒女像風箏遠揚了,父母的心總還綁在線上,在風中搖蕩。
——題記 林清玄《海上的消息》
天色湛藍,云朵慵懶,一紙風箏張開雙翼,乘風而上。細線飄搖,風箏舞動,腳步匆忙,人頭攢動,歡聲笑語從綠草坪蔓延至天空舞臺,傳入風箏耳朵里,使它樂開了懷。它鉆入蒼穹,攜著青春歡笑,帶著未來希望,向著云深處飛去。我們的人生,比天空更高遠,比夜色更遼闊。小小孩童的成長過程,便如風箏肆意翱翔于寬廣天際一般,它時而低空飄過,時而高掛天際,更有時受傷墜落,唯有從容不迫地收線放線,觀察風勢,才能持續(xù)飛翔,不墜青云之志。
我有三只風箏。
第一只風箏,是父親做的。一張張過期的華商報,在父親的手里裁剪、粘貼,再加上一旁忙前忙后的我,認認真真地做出了一只富有文化且歪七扭八的風箏。每至春日,我都會和父母一起去放這只雖丑卻格外結(jié)實的風箏。那時的我還小,跑得不快,風箏也因此總放不起來。每每此時,父親總會幫我放起那只風箏,但當他遞給我時,風箏的線總會被收得很短,我曾問過他原因,他只說:“你力氣太小,會被風箏帶飛的?!?br/>
小時候,我就像那只手工風箏,內(nèi)心豐富多彩的我喜歡到處亂跑,單純且頑皮,惹了很多麻煩,而父母,就像那牽風箏的人,守著我護著我,生怕我的風箏線斷了。
第二只風箏,是母親買來的。它絢麗的顏色和精細的做工俘獲了我的心,使得我每到春天都會帶上它去田間玩耍。長大的我跑得很快,風箏不用父親也能放得很高。我總是故意將繩子放得長長的,以向他們宣示——我長大了。每每此時,父母總是淡淡地微笑,站在一邊看著我歡樂地玩耍,時不時地提醒幾句:“慢點兒,別摔著了。”長大后,我就像這只加工生產(chǎn)的風箏,在學(xué)校和家庭的教育下變得多彩而精致,能力也因年齡的增長而像繩子一樣不斷延長,而父母,也開始從監(jiān)護變?yōu)榕惆?,在一旁默默將繩子放長,時不時地放慢速度,只為靜靜地注視著風箏慢慢地遠去。
第三只風箏,是自己買來的。它符合現(xiàn)代的審美,造型新穎且顏色簡約。我不常放風箏,只是偶爾看弟弟在樓下放起它,更多的時候,這只可憐的風箏是被閑置在角落的。我也步入了工作,日益繁忙,生活的壓力也隨著年齡的增長日益加重,不知從何時起,我們便和父母成了白天不見早晚見的關(guān)系,但即使如此,貼心的早點和晚間尚有余溫的飯菜也從未缺席。父母的陪伴從此默不作聲,卻飽含深情。
現(xiàn)在啊,我就像這只簡約而現(xiàn)代的風箏。在時間流逝中緊跟時代步伐,生怕落下一步,思維也因此變得新穎而靈活,而父母,年紀大了,思維慢了,有時無力跟上現(xiàn)代飛速的節(jié)奏了,他們所能做的,只是默默地看著風箏線到了盡頭,也深知自己將無力抓住,從而眼含淚水地撒手。雖然我像風箏一樣遠揚了,但父母的心總還綁在線上,在風中飄蕩。
不斷向前的人生路上,不經(jīng)意間,父母就被我們遠遠拋在身后。像風箏總是要從放風箏的人手里掙脫開去,奔赴未知的遠方。然而父母對兒女的牽掛和親人之間強韌的精神聯(lián)結(jié)是斬不斷的,不管風箏飛得多高多遠,身后卻還曳著一根細細長長的線,越是直挺挺地飛高望遠不思量,身后有異動時便越是動人心魄,使人牽掛非常。
這是我和父母永遠相連的風箏線,是我和他們一生的羈絆。(磷銨分廠 汪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