題記 老家的小院、門前的那棵老杏樹,記錄了我快樂如歌的童年,盛裝過我五彩繽紛的夢想。這里,曾經(jīng)落后,曾經(jīng)貧窮,于是,我們這些孩子發(fā)誓長大以后要遠走高飛,永遠離開這窮鄉(xiāng)僻壤中的小院,然而,當這一愿望實現(xiàn)以后,隨著年齡的增大,才漸漸的發(fā)覺,在心底常常有一種聲音在呼喚,有一種情愫在縈繞,有一種力量在牽引,這就是老家的小院。老杏樹就像一位飽經(jīng)風霜的老人,無論歲月怎樣無情,總是默默地守望著這一片故土,耐心的、深情地等待著遠方游子的歸來。老家的小院也知道,遠方有一顆心在為他牽掛,為他祝福,為他祈禱。
老家門前的那棵老杏樹,古老、質(zhì)樸,散發(fā)著一種歷盡滄桑的厚重。高大的樹冠伸過院墻,密密麻麻的枝葉陰涼了整個小院。每年的春天,在花開花謝間葉片里便長出了青青的小杏,到盛夏的時候,在綠綠的葉片間則是橙橙的金黃,滿樹的金黃彰顯生命的蒼勁和充實,沒有人知道它樹高幾許,也沒有人知道它樹齡幾何。聽村里的老人說,他們當年逃荒來到這里的時候就有了這棵老杏樹,每年的盛夏,金黃金黃的杏子掛滿枝頭,杏樹下總是聚了好多的人在拉家常、聊天。我們一幫小孩子在樹下玩耍,從青澀的酸杏一直吃到滿樹金色的黃。故鄉(xiāng)雖然身處大山,資源匱乏,但是在這塊貧瘠的土地上,老杏樹依然健壯的生長,人們依然頑強的生活著。
雖經(jīng)風雨,但杏花還是年年開,歲歲紅,那古老的杏樹見證了歷史的變遷和世事的滄桑。是它看著我長大成人,走出大山,參加工作。幾十年過去,但是它時常讓我想起童年一起摘杏子的伙伴,想起小院的溫馨,想起小院里濃濃的親情。
歲歲年年花相似,年年歲歲人不同。歲月總是毫不停留的向前流動,那些慈祥的父輩已漸漸離我而去,那些兒時的伙伴也已不惑,心中不免感慨萬千。
每到冬天,坐在家里享受暖氣的時候,讓我常常想起老家小院那熟悉的連鍋土炕。在陜北農(nóng)村這樣的土炕是很普遍的,只要做飯,炕始終是熱的,余溫可以保持很長時間。老家的冬天是很冷的,常常是漫天大雪,每到這樣的天氣,一家人圍坐在炕上,熬一鍋稠稠的包谷糝稀飯,就著香香的自家做的酸菜,歡聲笑語灑滿整個小院。最受寵愛的是我和姐姐,好吃的總是先給我倆吃。想起這些心里就涌起陣陣暖意,就特別懷念老家的小院。
離開老家?guī)资炅?,無情的歲月匆匆而過,生活的腳步讓我們無暇做片刻的逗留,多少紛紛飄落的記憶漸漸變的模糊,唯有故鄉(xiāng)小院門前的老杏樹和小院里的人們一直記憶猶新。老家的小院父輩們住了幾十年,自從老家從溝底搬到梁上以后,老家小院就再也不住人了,只是牛還喂在那里,三伯每天會去小院喂牛,偶爾也會住在小院。我知道,對于三伯來說,那是他住了幾十年的家,感情很深,三伯離不開小院。小院不通電,就點一盞煤油燈,在昏黃的煤油燈下,三伯與牛為伴。記憶里每年的秋天,小院里都會掛滿收獲回來的黃燦燦的包谷棒子,看到父輩們臉上的笑容,心里就覺得格外的踏實。盡管山里的土地很薄,但是在全家人的辛勤努力下,解決自己的吃飯還是不成問題的。
為了能使后輩們走出大山,父母不得不做出犧牲,離開故土,離開他的兄弟姐妹。在下鄉(xiāng)的一個工作組的說合下,父親、媽媽和我離開老家來到合陽,上了工作組舅舅家的門,于是便有了爺爺和奶奶。到合陽的那一年,媽媽就生下了妹妹。老家的小院就剩下三伯、四伯和姐姐。每隔個一年半載的,我們一家就會回老家看望三伯四伯和姐姐,每次回來都會帶些山里產(chǎn)的核桃、洋芋、木耳等特產(chǎn),夏天的時候,就會帶老家門前老杏樹上的杏子回來。
姐姐是四伯抱養(yǎng)的,來不久四媽就因生孩子去世了,是三伯和四伯把姐姐拉扯大的。四伯和三伯是老黨員,在村里一直當干部,為村里的事費盡了心血,人緣極好,四伯一生最愛說媒,成就了不少好姻緣。姐姐長大以后,由于上過學(xué),就當了大隊的赤腳醫(yī)生,后來又上了陜西省衛(wèi)校,畢業(yè)以后分在縣上工作。老家小院就剩了三伯和四伯倆人,兩位老人很勤勞,在八十年代曾經(jīng)當過老家的萬斤糧戶,戴過紅花,得過獎狀,受過縣長的接待。姐姐和姐夫?qū)晌焕先撕苄㈨?,父親常常會用姐姐教育我們兄妹,百善孝為先,姐姐永遠是我心目中不倒的標桿,我在一直努力的向姐姐看齊。
三年前,是我最后一次回老家,也是心情最難過的一次,這一次是給四伯送行,四伯得的是食道癌,接到父親的電話,心情很沉重,趕緊放下手頭的工作,匆忙趕回,盡管如此,但還是沒能看四伯最后一眼。四伯下葬的那天,晴朗的天天突然就下起了大雨,我相信那飄灑的雨滴是老天傷心的淚水。也是在這一年的四月份,姐夫也因病去世了,姐姐精神上遭受雙重的打擊,可姐姐依然堅強的面對生活的厄運,含辛茹苦的撫養(yǎng)兩個女兒,并把她們送進大學(xué)校門。用柔弱的雙肩再一次撐起這個家,盡心贍養(yǎng)失去四弟的三伯。在姐姐的身上,我感受最多的是責任、是孝順、是親情。是啊,責任重于泰山,責任高于一切。不是親生,勝似親生,在這里我要大聲地對姐姐說一聲:姐姐,我愛你!
老家門前的那一棵老杏樹,你就像一位慈祥的老人,見證了小院發(fā)生的一切,見證了人世間的悲歡離合,見證了人世間的親情演繹。老家門前的那一棵老杏樹,不管時光怎樣流逝,你永遠都在我的記憶里。
時代在變遷,老家也在默默的變化著,三年前回去的時候,老家的公路正在修,路基已經(jīng)軋平,通了車,就要鋪上瀝青路面了。
老家門前的那一棵老杏樹,杏花依舊年年開,歲歲紅,老家的山,依舊那樣的蒼翠,老家的風,依舊那樣的怡人,老家的人依舊是那樣的淳樸善良。(質(zhì)量計量中心 董美婷 )